重庆NAGNAG概念中古集合店 | 三渊空间设计
由李⼦坝蜿蜒的马路顺⼭势上⾏,中古店“NAGNAG那个”静默地掩映于苍翠的林间。建筑砖⽯的肌理斑驳被时尚现代的银⾊镜墙克制地包裹,镜⾯倒映出周遭的绿影摇曳。
“中古”⼀词在⽇语中为半旧之意,不同于普通的⼆⼿奢侈品⽣意,在NAGNAG主理人这里,每⼀件中古品更近乎于⼀件艺术品,它们独特的⼯艺、设计、时代,以及经典品牌赋予物件的⽂化表达都应得到重视。中古并非复古,主理人们并不希望NAGNAG在一个虚假的复古空间内随意的堆放众多价值上万的包,而是需要提供一个能够为每一个中古品讲述故事的地方。
由此,三渊想到了美术馆,美术馆是世界上包容性最强的空间形式,从乡野的民俗到贵族的珍宝皆可在其中陈列。因此策划上并非将店铺定位为一个单纯卖二手奢侈品的场所,而是增加了其公共属性和文化属性,不仅向小众玩家开放,同时也是向大家讲述中古文化的美术馆,这里的一切退至背后,将高光让给跨越时间与空间的中古世界。
项目坐落于李子坝街区依山而建的两座老屋里。老屋之间自带一条上山步行道连接山上山下两条公路。它于半⼭之间,可俯瞰李⼦坝公园的葱郁园景以及公园背后的嘉陵江⽔;同时也地处⼭城轻轨穿楼的热闹与公园历史⼈⽂的静谧之间。
项目在这里聚合了山顶的咖啡馆和半山中的中古店、买⼿店三个业态,它们彼此串联形成了独特的“中古爬山步道”。而在最初的选址中,这里只有山上马路边的一层小屋和半山的二层老房子,周边环境尚未开发,业态本身也被分为三个标高,之间全要靠室外的山道相连,破碎而割裂。在设计中,三渊意识到三个业态的连接并不能单纯依靠室外公共的崎岖山道,一方面重庆的天气复杂多变,另一方面狭窄封闭的山道也无法尽情的欣赏近在咫尺的江景。
整体空间业态的有效串联需要解决独立,安全,体验感三个问题。因此三渊在设计时通过串联屋顶露台的方式重新为项目打造更加高效且富有趣味的垂直交通。顾客无需经过漫长的爬山步道,从咖啡厅便可进入中古店,途中还可以在中古店的屋顶露台欣赏重庆江景。半山小屋的一层二层也部分上下层打通做成一个垂拔空间,由此,顾客在各业态之间的动线是独立于室外环境的,在室内完成了上山下山的过程。
半山林中的两层老屋半隐半现,一面是半山中茂密的植被,一面是山下熙攘的公路。建筑并未选择张扬的方式去试图在这种混沌的环境中脱颖而出,而是反向的选择了一种消隐的策略。老屋绝大部分的原始立面得以保留,而入口处的一端加建出的7米高的镜面体如同扭曲了此处的时空,使老屋的一角消失在半山之中。仿佛一座连接不同时空的镜门,将人们引入另一个中古世界。镜门上反映出周边环境的四季变化,则表达了一种关于时间的隐喻,与中古的主题相合。
于此同时,如何在原本狭小局促的旧屋室内营造一种类似美术馆的开敞且变化丰富的观展体验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设计挑战。形式上,如同镜子的两面,相对于室外的镜门,室内也设计了一座两层通高的黑色石门,如同来自远古的纪念碑成为中古店的中心。空间上它在联通上下层的同时也划分了室内的空间,给原本局促的室内增加了穿越探索的空间景深。在此基础上店内的陈列品围绕这座“中古之门”进行布置。
一楼被石门和垂拔分为三个空间,在收放变化的节奏中层层递进。同时又在婉转的游⾛间点缀了⼀些独具匠⼼的设计细节,包括有⾊彩变幻的灯带,灯带可以变换每⼀年的年度流行⾊彩,以及最深处的试⾐空间保留了砖⽯空间的结构,由外向内像是从当代回溯,砖⽯的粗粝更贴近时间的亘古。
项目位置:中国-重庆
出品方:三渊
空间设计团队:谭渊 | 刘倩 | 黎沐
撰文:沐卉
图片:筑技摄影
项目面积:124㎡
时间:2022年6月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文字内容均为投稿/原创/翻译,转载请注明转自“集匠设计网”;少量内容源自公开资源或用户分享,所有项目照片/设计图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需删除请联系我们。本文地址:http://www.jjcn.cc/fuzhuangdian/562.html